BOB.com近几年来,“互联网+”似乎已经成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交汇融合,并实现结构、技术再升级的一种手段。不过,要想在行业中尚存下来,还是要找到商业化道路,实现盈利,方能长久。那么对“互联网+医疗”来说,它又有哪些商业化落地模式呢?
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产生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就是把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和平台,为客户提供医疗咨询、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健康教育、电子健康档案、远程诊断治疗、电子处方和远程康复指导等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
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于医疗传统认知。
以前传统医疗过程中的健康数据监测、采集、咨询和诊断、治疗等环节,如今都可以使用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大数据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进行连接;患者的相关病情信息不再停留在医疗机构和纸面上,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流动、上传和分享,患者就诊也不再限于与医生面对面这一种方式。
从国内外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状况看,互联网医疗领域采用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传统医疗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模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具备高效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疗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这种信息化系统封闭不开放,数据的利用率比较低。
此外,这种传统的数据积累方式主要集中在医院内部,而对于医院以外患者的相关数据、治疗效果数据、评价数据以及新病情的数据等都无法获得和跟踪。
互联网医疗可以对医院之外患者的体征数据进行跟踪,从而获得连续性、跨区域性的医疗数据,拓展了数据的维度和广度,使医疗数据在医疗行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而做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医疗产品,还需要一个关系密切的社区的支持,社区商业模式可以让人们找到更多的同类,一起交流与分享,为患者挑选医院、科室以及医生,从而让患者对社群产生较强的粘性。
这样,互联网医疗企业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变现方法,比如可以做垂直电商,向患者推荐药品或者家用医疗器械。
如果能对患者服用药物前后的体征数据进行收集和积累,那么就可以对药物的效果进行详细的了解,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持续的数据跟踪还能够预测新药的市场规模,进而有效调整新药的发展速度。
运用智能算法对积累的病例数据进行加工,可以为医生在临床的实际用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提供更高的价值。
对患者的院内就诊以及用药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可以避免患者骗保、医生过度治疗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节省医疗资源,为更多的人造福。
患者在社群中留下的评论内容、UGC 内容可以为其他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医生降低对医院的依赖程度,从而发展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对互联网医疗行业而言,创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并不在于核心技术的把握,而是在于企业整合线下资源的能力。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能够赢得更多患者的青睐,然而事实上还要考虑医生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整合线下医疗资源不近包括医院,还包括整个医疗服务链,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充分利用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线上保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收集的用户监测数据为用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当发现用户某项健康指标异常时,“线上保健中心”会向医生发送报告,后台医生就会根据报告的信息为患者提供就诊建议。
同时,“线上保健中心”还能够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统筹计算,挑选出需要优先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而实现患者的自动分诊。
“健康小屋”配备了各种健康数据信息采集设备,用户可随时进行血糖、血压、体重、体脂率、心率和精神压力等健康指标的监测。
可穿戴移动医疗领域最大的盈利机会不在于硬件产品的销售,而在于通过硬件提高用户黏性,在于深入挖掘通过硬件积累到的“大数据”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未来可以探索的商业模式包括:
在互联网医疗创业团队开创的盈利模式中,有一种途径就有支付方保险公司的参与——
要么与健康保险公司合作,成为其中的一项增值服务,从而为保险公司减少保费开支;
个人局域网(PAN)的不断融合。从经济角度来看,具有成本意识的保险公司正大力
展览会”于2022年3月18-20日在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隆重举办、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主管领导就中国
领域日益广泛的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未来
产品。包括消费级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能实时反馈身体状况,甚至能检测出染疫者,专业级的血压计
中数不清的应用可提供从个人活动、健身水平到健康状况的所有内容。精准的生物识别传感器数据可以提供准确的健身
概念的提出同样也佐证了这一市场趋势未来的方向,更加便捷,小巧以及亲民的
计算研究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等专项中,持续资助了一批
服务供应商对无线连接青睐越来越明显,以及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日渐增加,
服务供应商对无线连接青睐越来越明显,以及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日渐增加,
护理。这些工具现在能够测量各种生命体征,并且研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有望将更多的健康参数纳入其中。
厂商与EMC整改工程师措手不及,甚至是病急乱投医。作为一名混战于EMC领域的资深EMC工程师,
智能血压监护手表,可随时随地监控血压、心率的改变;一个形状不大的传感器植入身体皮肤,使用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可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器械(wearable medical device)还属于概念性产品,但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应用于消费者日常生活。目前,市场上的
以及对人们生活、社会的影响。汇众研究院对2018年报告进行了编译,主要内容分为:1. 远程
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全世界患者的生活,而且直接影响了日常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它们引入了一个真正与Fitbit
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全世界患者的生活,而且直接影响了日常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它们引入了一个真正与Fitbit
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全世界患者的生活,而且直接影响了日常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它们引入了一个真正与Fitbit
撰写,该平台如图1所示。ADI公司不是最终产品制造商。此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参考,帮助电子设计人员
,也就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一种定制
的优势与面临哪些挑战? /
本帖最后由 一只耳朵怪 于 2018-6-12 14:14 编辑 2018年第24届世博威健博会中国(上海)国际
展览会时间:2018年8月15日至17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中国(成都)国际
衣、医用橡皮膏、创口贴、棉球、医用手套、手术保护膜、医用透气胶带、胶粘剂、敷贴、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
博览会2016年4月14-16日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7馆)贾`
逐渐褪去了最初时尚、炫酷的概念,虽然该领域泡沫依旧,但很多人已经开始思考
健康领域广受认可,苹果、谷歌、百度等IT巨头以及SiliconLabs、英特尔、ST等半导体厂商均瞄准
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近50亿元人民币。面对潜力如此巨大的领域,三星、SONY、苹果、华为、中兴等国内外半导体巨头均已涉足
瓶颈 /
给人们描述了超乎想象的科技蓝图,业内各大厂商也纷纷涌入这块市场,为了更好地帮助工程师朋友们进行
,并使设计保持在8引脚MCU范畴内,以降低成本并减小电路板尺寸。长期监测电子技术的创新正在
,并使设计保持在8引脚MCU范畴内,以降低成本并减小电路板尺寸。长期监测电子技术的创新正在
市场的大踏步前进,在这个领域,很多公司已经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凭借能够测量心率、睡眠质量乃至血液中营养水平的
2020吉林省电子设计大赛C题【2021年电赛作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